【記者蔡智銘/台中報導】一位70歲女性右膝疼痛腫脹數月,走路就痛,彎曲時有聲響感,卻因害怕不願意開刀,日前前往至長安醫院復健科就診。透過X光、超音波檢查發現病患右膝已符合退化性關節炎嚴重等級第三級,且有關節積液,決定嘗試物理治療搭配增生療法注射治療,結果症狀明顯改善,病患右膝退化等級從原本的三級降為二級,超音波追蹤也沒有關節積液了。
復健科醫師詹益承表示,增生療法(或稱再生注射療法)是將促進修復的「增生劑」注射到患部,重新啟動正常的發炎反應,來達到組織重新修復的效果。目前最常見的增生劑為高濃度葡萄糖和PRP(自體濃縮血小板血漿),近年新增富含生長因子的注射液如羊膜、自體骨髓等可以選擇,但價錢較昂貴。
詹益承說,不同於迅速消炎止痛的類固醇注射,增生療法是促進修復、穩定關節結構的根本治療。當然有時關節發炎太過嚴重時,類固醇也有一定的角色,但兩者作用完全相反,不會同時施打。玻尿酸則是提供關節潤滑,減少摩擦、發炎的機會,常分別與類固醇或增生療法搭配使用。
詹益承提醒,有在使用增生療法的病患,要定期回診注射,並配合物理治療與運動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也建議若關節出現疼痛,吃藥休息復健等保守治療一段時間後仍效果不彰,可請醫師評估後續治療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