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縣府公告登錄「埔里祈安清醮」 為南投縣「民俗」類文化資產

【記者李泰/南投報導】

南投縣政府於111年1月22日發布公告,新登錄「埔里祈安清醮」為南投縣民俗,並認定本項民俗保存團體為埔里恒吉宮。歷經一年多的訪查及審議程序,「埔里祈安清醮」成為南投縣第5項公告民俗。

南投縣政府於110年12月召開第二屆第一次南投縣無形文化資產審議會,會中審議本案。當天出席審議委員咸認為:「埔里祈安清醮祭典依循傳統每逢子年辦清醮,並在卯年辦理三獻清醮(醮尾) ,世代相傳已百年以上,建醮範圍涵括埔里鎮全境33里及仁愛鄉的南豐村、大同村2村,人口數可達十萬人,建醮的分壇數量高達63處。祭典科儀進行期間,在地社群高度參與,顯示這項民俗與當地居民緊密契合。」,全數同意通過本案。

「埔里祈安清醮」為大埔里地區流傳已久的一項文化傳統,自二十世紀初葉祭典發軔以來,傳承範圍曾涵括水沙連六社中發展最盛的埔裏社及周邊眉社等地的漢人及平埔族社群,祭典儀式規模盛大。前(109)年12月再次舉辦之際,縣府文化局率領縣內文資審議委員及國內民俗專家學者前往進行訪查,訪查結果認為本項民俗活動深具文化資產價值,並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於隔(110)年3月舉行登錄前說明會,向當地民眾說明即將登錄本案。惟因為疫情攪局,致審議會延後召開,終於在去年12月審議通過本案,並在本月22日發布登錄公告。

縣府文化局長林榮森表示,埔里祈安清醮的由來與當地大廟創建及在地災難歷史事件的關聯性相當深厚,百年來每逢子年就辦理建醮,並隔三年舉辦三獻,顯著反映族群的生活與文化特色。祭典科儀程序完整,由恒吉宮媽祖廟擔任總壇,綜理醮局,再區分出東、南、西、北四個祭典營運區域,當地稱為四大柱,整體民俗活動表現形式與實踐保留一定的傳統方式。且重要醮務相關文獻均保留在恒吉宮中,因此由恒吉宮擔任保存團體,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