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纏身竟是帶狀疱疹後神經痛 靜脈營養療法助改善

【記者蔡智銘/台中報導】台中一名六十多歲糖尿病及高血壓患者四、五個月前罹患帶狀疱疹,近幾個月來一直飽受庝痛之苦,藥越吃越多但都沒改善,陸續產生頭暈、噁心等副作用,也影響睡眠和產生焦慮症狀。經醫師診斷,原來是罹患「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給予藥物調整外,另搭配靜脈營養療法,經一到二個月的治療,疼痛緩解且頭昏腦脹的感覺也都不見了。

長安醫院神經內科陳惠萱醫師解釋,帶狀疱疹(俗稱皮蛇)其實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所引起的,第一次發病時會長水痘,其後病毒會潛伏在神經節內,等到日後抵抗力低弱時會發病,在皮膚產生病灶,也會引起神經發炎的疼痛。現在秋冬換季,更是帶狀疱疹的好發期,尤其是50歲以上、慢性病患者、疲勞、壓力、免疫力差者,更容易發病。

陳惠萱表示,患帶狀疱疹後約有十分之一的病患會有持續性的神經痛,疼痛程度因人而異,有人說像針刺、像電到,也有人是風吹就痛,久了還會合併其他症狀,像是睡眠障礙、情緒低落、頭昏腦脹等。治療上多以抗病毒藥、抗癲癇藥等藥物為主,但效果不佳者可能藥越用越多而有副作用,可考慮搭配其他療法,靜脈營養注射即是一種輔助治療。

靜脈營養點滴注射是一種幫助緩解神經痛的輔助療法,會依患者狀況給予個體化的配方,經周邊靜脈注射液滴注,在門診即能執行。該名患者經接受一週一次的靜脈營養治療,一個月後疼痛、失眠、頭暈等症狀明顯改善,口服藥物也能慢慢減量。

陳惠萱醫師呼籲,帶狀疱疹與免疫力息息相關,平常有良好睡眠、壓力調適、規律運動、均衡飲食、控制好慢性病,能下降帶狀疱疹發病的機率。一旦發現病灶,特別是皮膚發疹後的前三天內要趕快就醫,依不同狀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早期治療對減輕症狀及縮短病程效果會最好。